退休人員由社區管理后,原單位按月發放的養老金會被取消嗎?當然不會取消,但嚴格來說只能算補貼,不能算養老金。退休人員退休后,養老金現在由社保局發放,也就是說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已經社會化,所以對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是大勢所趨。 對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是減輕企業負擔,使企業安心做好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舉措。
根據中央辦公廳有關文件精神,對退休人員實行社會管理后,原有福利待遇不變。雖然我國從1992年開始在企業實行養老保險制度,但現在企業的所有職工都按照國家統一的退休政策退休,即養老保險達到規定的繳費年限,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有的企業幫助退休人員,到參保地的社保機構辦理退休手續,社保局按月發放基本養老金,基本實現了基本養老金的社會化服務。
但由于歷史原因,很多企業,特別是大型國企,老企業退休人員對單位的依賴性還是很大的。生是單位的人,死是單位的鬼。也就是說,老死不相往來是單位的事,增加了企業的管理負擔和成本。甚至很多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除了社保統一發放養老金外,用人單位還給予各種補貼,如住房補貼、假期費、財產補貼、獎金補貼等,這些往往被稱為統籌以外的補貼,不僅增加了國有企業的經營成本,而且侵占了國有資產,造成了新的社會不公。 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后,實際上只有兩種主要的管理方法。一是黨組織關系轉移到所在社區黨組織,參與社區黨組織活動有利于增強社區黨組織活力,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離退休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關心和支持社區發展建設;
二是檔案管理由我們居住的街道或社區管理,就像我們退休后的個人人事檔案,由我們退休的社保服務中心的檔案室管理。除了放在社區管理的黨組織關系和個人檔案外,原單位的各種補助都是按照老辦法給老人,新辦法給新人,逐步過渡到沒有新的補助項目,統籌以外的補助以后也逐步取消。 綜上所述,退休人員納入社區管理后,養老金絕不會取消,養老金由社保部門統一發放。原單位的各類補貼將按原辦法計算發放。只要將黨組織關系和個人人事檔案轉移到社區管理,對退休新人的整體補貼將逐步取消。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后可以享受哪些福利待遇?這個由于國家沒有統一的政策,所以應該視不同的單位和地方而定。有的福利,比如降溫費,即使在同一個地方的同一種性質的單位,有的單位會給退休人員發放降溫費,而有的單位只發給在職職工,而不發給退休人員。
條件好的單位,我知道的有每月組織退休職工活動的,而本人所在單位受經費所限,基本每年重陽節前后會組織一次活動,老同志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很高,畢竟退休后相聚的機會很少,基本上都會參加。
最重要的一點,退休職工的工資都不單位按月做表遞交財政發放最重要的一點,退休職工的工資都不單位按月做表遞交財政發放,現在都是直接打卡,一般不允許發放現金。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后可以享受哪些福利待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后,由于現在養老金的計算,涉及到政策范圍內的項目,全部納入了統籌項目內,統籌外的福利主要還是要根據原單位的性質來確定。
所以退休人員退休后領取基本養老金,有的已經包含了部分福利待遇,有的就是養老金是不包含任何福利待遇,只要領取了基本養老金的人,是不會再有任何性質的福利待遇。
對于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后能否享受到相應的福利待遇但由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很多退休以后,與原單位還有這樣那樣的關系或是聯系,雖然沒有統一規定的福利項目,但是對于統籌外的一些補貼,福利還是有的,但這不屬于國家的統一的規定,基本上是屬于地區性的或是行業性的,這些項目的福利支出不屬于社保統籌范圍,而是由原來的渠道進行支出,所謂原來的渠道其實就是原來的單位。
對于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后能否享受到相應的福利待遇,單位不同其待遇也是不同的,因為沒有統一的規定,單位性質不同,單位領導不同,所以這方面的待遇也是差距比較大的。
職工在退休之后,跟原來單位的勞動關系也就解除了職工在退休之后,跟原來單位的勞動關系也就解除了,不存在任何瓜葛了。但是跟民營企業不同的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后,人情仍在。因此,我們經常會看到從事業單位退休下來的人,還會時不時受到原單位的慰問關懷,甚至是發放一些生活用品購物卡之類的。換做是民營企業,不會有這樣的待遇的。
一般來說,事業單位的人員除了說退休后領取到一份不錯的養老金之外,還會時不時獲得組織上的關心。
總的來說,各地的標準和差異確實不小總的來說,各地的標準和差異確實不小,但是相應的福利待遇還是非常不錯的,比起實施社會化管理的企業退休人員來說,要優越得多。
但是,下一步推動退休職工的社會化管理是必然趨勢,同時會通過養老保險制度等待遇,將有關的各種獎金福利納入養老保險基待遇中,最終的目的是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全面并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