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疫情經濟形式下提振經濟的措施:
1、增加對農業生產主體補貼:政府通過增加對農業生產主體補貼減輕農戶生產負擔,并引導農民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比如政府對全年稻麥復種、一季旱糧種植和“三園”地間作套種同一旱糧作物50畝以上的規模生產主體的直接補貼按實際種植面積由每畝100元提高至120元。
2、創新采取“田保姆”制度:受疫情影響,務農人員流動受阻、雇工招工困難,農業部門及時組織農村合作社組建“田保姆”隊伍為外地農戶提供田間管理和采收服務;專業合作社和農技站專家還在線上為農民提供耕種指導,通過“托管式”“保姆式”和“菜單式”服務,確保春耕春種工作有序進行。
3、減租降費,緩解企業壓力:政府出臺16條惠企政策緩解企業壓力。比如政府對承租國有資產運營和集體建設運營的中小微企業提高免繳3個月房租優惠,并鼓勵其他業主和房東為租戶減免租金。企業用氣用水用電價格臨時下調,緩解了企業的生存壓力。
4、大力支持產銷:對接民間愛心助農行動能在短期內緩解農業企業的經營壓力,但輻射范圍比較有限,農業部門要繼續大力支持產銷對接,提前對即將上市的農產品種類、產量進行統計,做好點對點牽線搭橋工作,及時對外發布農產品供給信息,加速農產品外銷。
5、加快恢復旅游業發展:受國外疫情爆發影響,境外游旅客數量仍將持續減少,而國內旅游業逐5、漸復蘇,消費需求逐漸釋放。有90%的被調查者在2024年首先考慮國內游,其中選擇城市周邊游、國內中短程游和國內長線游分別占比24%、43%、23%,表明國內中短程游將成為接下來的旅游消費熱點。
城市化,城鎮化方向必須有所調整,不宜盲目追求速度。大城市資源過多,醫療,教育,就業,養老,公共交通,工商企業等方面是其他中小城市遠遠無法比擬的,這樣就容易聚集過多的人口,一旦疫情發生,容易導致控制困難,也容易誘發各種社會恐慌,也更容易向外輻射傳染。
由此當前我國提倡的城市化率,特大城市發展規劃、人口城市化率等指標不宜人為求速,而是應該遵循自然增長規律,服從預防疫情,戰爭,城市污染等方面的需要,未來把資源向中小城市、尤其是農村中小城鎮的投入,讓全縣及以下的鄉鎮能留住人口,以免在疫情發生時帶來各種嚴重的社會損失。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實施消費減稅試點,引導生產企業發展潛力,沒有訂單,企業生產就失去意義,更談不上發展。省內外不少地方試點推出不同形式的消費券,這種刺激消費擴大市場的辦法相對容易操作。但實施消費減稅,把刺激消費端放在恢復經濟發展舉措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將比通過減免稅收,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等措施直接扶持生產企業效果更好。
動態地階段性實行消費減稅試點,消費者發生消費行為即享受部分支付抵扣,將國家征收的消費稅部分返還消費者。實施消費減稅,可以減輕消費者負擔,星空消費意愿,引導消費指向;對商貿企業來說,可以帶動營業額度增長,增加經營利潤。
對生產企業來說,可以放大國內市場容量,消化企業產能,還可以提高電子支付比例,星空納稅意識。因此,把對生產端的減稅扶持調整為對消費端的減稅,可以激發消費潛力,產生消費乘數效應,增加內需,最終實現對供給端企業更有效的良性刺激。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疫情后,經濟將出現補償性恢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積極應對疫情促進經濟繼續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