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統的投資決策評估除了具有傳統的可行性分析與決策判斷等作用外,對確保項目目標和范圍的準確性、正確控制項目實施過程、促使項目效益最大化等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針對充分理解項目、為判斷與決策提供依據,以及為后期控制提供準則等主要目的,可采用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決策分析:①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企業能力和特殊需求,定義具體的項目目標;②分別從成本效益、風險、技術等角度形成少數的決策標準,然后根據項目的目的和性質的不同,選擇相應的評估指標;③選擇合適的評估技術備選方案,得到最終的決策評估結果,并對項目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事前預測和估計,提出為解決這些問題而期望的項目管理方法和人員績效。
6.2.1.1 項目目標分析
項目目標分析是避免盲目投資、明確項目目標和范圍的重要階段,在沒有對自身戰略需求情況和建設能力等進行分析的情況下,投資決策的隨意性就會比較大,會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而且后期投資方案的選擇、相關的選型以及項目的控制等,就可能失去評判的依據。項目目標分析包括企業戰略需求評價和建設能力評價兩部分。
(1)企業戰略需求評價。ERP作為企業一種重要管理手段,必須考慮企業戰略的需求評價,即在了解目前信息化應用的基礎上,結合企業長遠發展的需求形成綜合評價。戰略需求評價包括明確企業目前IT應用的成熟度,從戰略角度分析企業對ERP的新需求。
(2)企業建設能力評價。企業信息化的核心是通過ERP實現先進的管理理念,其關鍵則是看企業能不能吸收并通過IT固化這些理念,也就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能力高低。建設能力的評價一方面可幫助企業確定是不是有能力實施項目,另一方面在項目正式啟動前了解自身能力的不足,以便有針對性地加強和培養,提高項目的成功率。通過分析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特點,可初步概括出企業的建設能力,包括領導團隊的支持能力、管理與控制的能力、持續發展的能力、員工創新與合作的氛圍和項目小組的工作能力等五部分。
6.2.1.2 成本與效益分析
企業投資ERP系統時,首先要考慮到便是該項投資所能帶來的收益,以及需耗費的企業資源,然后還應考慮到技術因素、風險因素等。關于ERP系統成本收益、風險因素等已在前面的第2章與第3章進行了分析,這里僅列出成本效益的分析步驟(圖6.3)及基本指標框架,以便制訂預期目標的指標體系。
圖6.3 成本效益分析過程
(1)成本的構成。ERP系統的成本分析并不是項目完成后進行成本核算的問題,而是在決策期間用科學的方法做恰當的成本估算(預算)工作。然而ERP的建設往往充滿了不確定性,必須利用科學的方法并實行有效的管理,這就需要采用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估算:①系統的界定;②界定系統運行環境;③確定每一種由于決策而引發的成本的貨幣價值。這樣利用歷史、其他企業或行業的數據可以估算出系統的直接成本和有形成本,其成本構成如圖2.9所示。對于間接成本和無形成本,則需要考慮組織成本(由于組織變動引起的成本)和技術成本(由于技術變化引起的成本)。
(2)效益的評估。ERP給企業帶來的效益是非常豐厚的,如加強了客戶服務、系統框架更完善、員工滿意度更高、產品質量更好、內外部溝通更加順暢、獲取和保持競爭優勢、減少大量不必要的成本、加強了合作伙伴關系和降低經營風險等。而關于ERP實施效益的評價也是眾多學者研究的一個重點問題,以至于出現了多種層次的測算方法,這里仍采用第2章的Shang&Seddon五層次利益框架。
6.2.1.3 投資方案的評估
投資方案評估的目的是把項目潛在的價值、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系統對企業資源的需求等因素挖掘出來,進行對比分析和支持方案的選擇。投資方案的評估分為投資方案的選擇與目標方案的輔助評估兩部分。
(1)投資方案的價值評估。在項目管理研究領域可找到相當多的借鑒方法,如層次分析法、灰色關聯度分析、模糊評判法、德爾菲法等。根據ERP系統實施的情況,可以選擇的指標包括:①與財務相關的指標,如回收周期、收益率等;②與企業需求相關的指標,如對企業目標的貢獻度等;③與競爭環境相關的指標,如滿足行業條例的程度、響應競爭的速度等;④與技術相關的指標,如穩定性、可擴展性等;⑤與風險相關的指標,如時間風險、成本風險等;⑥與管理支持相關的指標,如對領導團隊政治因素的依賴、相關人員的支持等。
(2)目標方案的輔助評估。目標方案的輔助評估直接關系到項目預期目標的高低,項目評估不僅評估項目本身,還要評估輔助因素,如實施方的水平、資源的保證程度、項目人員的能力等。對于ERP系統,企業軟件選型結束后,實施方就可以用ERP實施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如流程過于標準化、實施失敗率較高、對專業人員要求高等作為選擇的依據。
投資決策的一般方法:
投資方案評價時使用的指標分為貼現指標和非貼現指標。貼現指標是指考慮了時間價值因素的指標,主要包括凈現值、現值指數、內含報酬率等。非貼現指標是指沒有考慮時間價值因素的指標,主要包括回收期、會計收益期等。相應地將投資決策方法分為貼現的方法和非貼現的方法。
評價指標:
1、評價指標常用投資評價指標的計算示例
2、凈現值曲線——凈現值與貼現率的關系
3、獨立項目——獨立項目之間的比較分析
4、互斥項目——互斥項目之間的比較分析
5、多重IRR——多重內部收益率的示例分析
6、MIRR函數——修正內部收益率的計算
7、經濟年限——不同經濟年限項目之間的比較
8、新建項目的評價——新建項目的現金流量測算和評價
9、更新項目的評價——更新項目的現金流量測算和評價
擴展資料:
現代公司投資決策具有三大特征:超前性、系統綜合性和相對性。其中,公司投資決策的相對性即變動性主要體現為:
(1)實現目標過程中的相對因素;
(2)利弊或損益的相對性;
(3)投資決策與時間的相對性;
(4)投資決策活動中運用數學和現代科技手段的有限性等。因此,任何公司投資決策當局在任何情況下選擇的任何投資決策方案都只能是有限的最佳方案,即相對的最佳投資決策方案,而該方案又是“在當時條件下可以利用的最佳方案。
作用:
公司投資決策可以正確處理公司投資所需的資金和資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公司投資往往需要一筆較大的支出,在較長的時間里對公司持續地發生影響。
但是在—定時期內,任何公司所擁有的資金和資源都是十分有限的,所以為了統籌安排有限的資金和資源,使其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就要在項目實施之前進行科學地投資決策。公司投資決策可以正確處理和認識投資項目的技術復雜性和投資經濟效益的不確定性之間的關系。
現代化企業投資項目的技術結構復雜,涉及面廣,影響投資實施的因素繁多,這就要求在投資項目確定之前,要全面研究投資實施中的各個有關環節,認真分析投資實施過程中相關的有利與不利的各種因素,經過技術論證,選擇最佳的投資方案。
另外,不同的投資行動方案,將會產生不同的效益,企業為了追求最大的投資效益,就需要對各個不同投資備選方案進行比較選優,以找出最佳的投資方案。由此可見,企業投資決策是決定一項投資成敗的關鍵所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投資決策